我有个不变的朋友,那就是靠近我家的六合区第二图书馆。每当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这个馆地处大厂新华路178号,它的斜对过是菜场,周围密布着商家和居民住宅。门外,时有叫卖声,喇叭广告声,还有车辆穿梭的汽笛声。
可是进得门来,嘈杂的声音立刻被关在了门外。迎面的大厅、走廊、楼道鸦雀无声。借阅室的书架上,有序地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图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语言、宗教等一应俱全。前来的读者,或书架前挑选,或电脑前查阅,借书,还书,悄无声息的,俨然一个静谧的世界。
寻着楼梯拾阶而上,二楼的几间阅览室的花香和书香扑面而来。这里可供阅读的图书23万多册,报刊500余种,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在一间阅览室里,几排长桌上坐满了读者,翻阅杂志的,摘抄饮食菜谱的,搞专业研究的,各有所需。一位青丝染霜的老者将一大堆杂志摆在面前,一本本地翻看,仔细地记录下一段段文字,我凑过去打听,原来他参加社区的一个合唱团,想探究乐理知识,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真是人虽老,事未竟,桑榆晚景也动人啊!也有不少大学生仍然钟情于传统的纸质读物,捧着心爱的书籍,陶醉不已。他(她)们一个书包一支笔一瓶水,一坐就是半天。也有许多人怀着梦想,来这里打量前方的风景。考公务员的,应对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几乎每周都能碰到。年轻人说,到这里来,安心,安静,学习氛围好。天天来,习惯了。
在少儿活动中心更有浓烈的读书氛围。这是为孩子播撒知识种子的地方,素洁高雅,不染浮华。小朋友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三五成群来到这里,有看漫画书的,听老师讲绘本故事的,也有在展览厅欣赏名家书画的,识“真、草、行、隶、篆”,接受文化熏陶,领略艺术之美,在这里打下了美丽的精神底色。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沃土和摇篮。
赏诗书画印,望青竹千竿,自有一种缭绕身心的香。我也是图书馆的常客。在此看报纸,读杂志,学国学,从历史文化经典中体会精深博大,从生活的苦辣酸甜中收获灵感,或独坐角落,冥思苦想;或聆听众说,三省吾身,曾感悟并记下了点点滴滴。一个雨天,我凭窗远眺,见窗前沐浴过的梧桐滴翠流青,门旁的鲜花嫣红剔透,微风吹着细雨,打在玻璃上,形成一条条雨线,曲曲弯弯往下爬,就联想起被书滋润过心田!我在想,阅读的生活和人生,也一定会草长莺飞,繁花似锦。漫漫红尘中,只要不断地阅读,不懈地挑战和超越自己,身后自然也会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这家图书馆还向读者推出了10000种电子图书资源,有电脑、电子读报机、歌德图书借阅机,打开微信平台,柴米油盐、街谈巷议,天下大事尽在其中,可谓是知识的海洋了。还经常举办名家讲座,国学沙龙活动,读乐汇沙龙活动,每周三下午免费放电影。
岁月倥偬,流年似水。每当穿过闹市,在此畅游书海,就似乎从喧嚣回到了宁静,从狭小走向广阔,还有一个美好的远方在等待着,浑身就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