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本馆资讯 > 本馆动态 > 彼此交流 共享盛宴

彼此交流 共享盛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2    发布时间:2016/05/18

517日,六合区第二图书馆国学会成员相聚于会议室研读《论语》,交流思想,共同探讨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孔子的教育。

子曰:“自修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波涛说,束修,即束带修饰。过去一些注者将这句话解释为“只要亲自送我一点见面礼,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这种解释言之成理,但总感觉不妥当,有点丑化孔子的味道,其实孔子不是这种斗筲之人,他是主张有教无类的,只要是成年人,即十五岁以上的人,他都乐意施教。

孔子注重启发式教育,不赞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学者看成消极的接受者,注重调动学者的主观能动性。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今我来思说,愤,憋悶,心中渴望通达而未能实现。悱(fei),想说而不能说出来。孔子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就能推知三个方面的时候,就不再教导他。这就是孔子有名的教育原则!

孔子的教育方法也表现在日常生活行为上,随时随地都在教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宾说,有的人不愿向别人学习,甚至贬低别人,在孔子面前应感到羞愧。以伟大自居,一定渺小,自古皆然。

孔子的教学方针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智叟说,志于道,就是要求学者树立一种追求人生哲理的精神;据于德,就是待人处事要讲道德;依于仁,就是言行要以仁德为依凭;游于艺,就是培养学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旨趣。

孔门弟子对老师的形象刻画,精当洗练。“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渡口说,三句话集中刻画了孔子的心态和仪表,表现为内外一体。要求严厉,必能建立威信;待人温和,必然使人感到亲切;内心安详自在,必然谦恭有理。

 时代在变迁。当今的教育于孔子时代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何办好教育,如何于学生对话,如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成为此次关注的话题。


扫一扫关注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抖音

共享工程
江北新区管委会
江苏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
联系方式
本馆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新华路178号
电子邮箱:jbxqlib@163.com
邮政编码:211899
咨询电话:025-57059716 阅读推广:025-57059709 采编部:025-57026108
  苏公网安备32011202000688号     Copyright © 1998-2025 江北新区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08401号     总访问量:881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