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月25日上午,六合区第二图书馆国学读书会成员,怀一颗敬畏之心,聚集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认真研读《论语》,感受孔子思想对人生的价值和现代社会的意义,并从孔子言行中吸取为人处事做学问的智慧。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书20篇,计512章,约12700多言,是孔子思想的荟萃之作。其核心是“仁”论,贯穿于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若想加深对人类文明的理解,《论语》是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
曾读过百遍《论语》的许冰深有感触地说:“孔子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光辉思想,是一番立德功业。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和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都有引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历久弥新。”他在读书的间隙还把新年刚刚买的古装本《四书五经》分享给大家看,他说读书就得舍得投入。
熟读经史的今我来思说:“孔子学说的哲理,主要表现在仁者爱人的警世恒言,中庸的认识方法,权变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开阔胸襟等,我对《论语》百读不厌。”
国学读书会又增加了三名新成员,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30多岁,有的是初读《论语》,但十分认真,能够做到切问近思。当读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波涛、杨老先生纷纷发表感慨,认为自省是一种道德修养方式,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审视行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处事。杨老还引用了一句诗:“来如秋鸿去有信,失如春梦了无痕。”阐释了“信”的意义。
当读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时,邝老、小居认为,人苦不自知,知人亦不易。对别人了解少,必然导致误解多。
继大家发言之后,渡口说:“《论语》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是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对人伦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对中华文明的构建,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窗外春风和煦,室内书声朗朗。国学读书会成员边读边议,边读边释,就这样将国学的精粹注入到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