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的作者是一百零三岁的杨绛先生。之所以选择在7月16日举办这次读书会,还因为7月17日便是先生103岁寿辰,谨祝杨绛先生平安健康!
这本书是杨绛92岁高龄所著,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读书会有幸得到了志愿者胡红老师的支持。胡老师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化四小资深语文老师,她为20多位孩子精心准备了课件、视频和音效,以PPT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孩子们全方位展示这部反映亲情伦理的回忆录式著作。孩子们在胡老师的领读下,按照阅读程度分成了三组,分别围绕“从这本书里,我读懂了什么?”、“我读到了怎样的一个钱钟书?”、“在阅读中,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刚开始读书时,根据目录我能推测本书讲述的是什么内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孩子们也纷纷分享了读书感悟。陆正洋同学说:“家,不仅仅是一所房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才是家。”丁义蘅同学读得细致,他引用书中的话“退是退了,怎么休呢?”来体现钱钟书对妻子的关爱,“家,需要家人的理解、包容和关爱去维系”。孟祥云同学的感受是要懂得“拣拾快乐的石子”,生活中的快乐,不一定是大事,一点小温馨都能带给家庭成员以快乐,真正的快乐就是由一点一点的快乐拼成的……
读书会的最后,胡老师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引导孩子们怎样去阅读。她总结,作为老派知识分子,杨绛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本场读书会不仅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时也是一场生动的关于家庭成员间如何包容、如何理解的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