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夏季里的第五个节气,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它和大暑,处暑、大寒、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温度冷暖变化的节气。暑,热也,小暑预示着盛夏来临,天气逐渐开始炎热,却又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小暑正值初伏前后,这时的空气湿度会逐渐增加,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出梅、入伏”是小暑节气的典型特征。
# 一候温风至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释:“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意思就是,到了小暑时节,大地上就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大地所蓄的热能渐渐散发出来,上蒸下煮的暑热渐渐升起。
#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中的八月是当时的历法所纪,大约相当于夏历六月,也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此时,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 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因为地面气温太高,老鹰也不想在地上呆着,而是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气候特征&农事活动# 「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即使身处相同的时节,不同地区的人们也会感受到不同的气候特征。自小暑开始,江淮流域的梅雨将先后结束,而我国北方地区通常处在晴热天气之中,白天外出会感觉热浪袭人;南方地区则需要小心随时出现的雷暴、台风等极端气象。」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这个时节气温高,湿度低,是各种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害虫的繁育旺盛期。因此,一方面需要对农作物进行适当地浇水、灌溉,以及科学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及早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小暑防暑小技巧 在小暑期间,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极易出汗,一旦出汗较多,消耗大,人体就会感觉到十分疲乏,因此我们更不能忽略养护身体健康,以下介绍几个小暑防暑小技巧: # 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在极度口渴的情况下,更不宜狂饮,而应多次小口饮水,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 虽然说“夏日炎炎正好眠”,但我们在午休的时候,应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 切忌过度“贪凉”。在炎热的夏天,有些人外出或劳动归来,为了解暑,喜欢立即去冲冷水澡,或是对着空调、风扇吹风,这样不仅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甚至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尽量保证作息规律,不要经常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之一。 小暑之际,炎炎夏日,虽然我们常感心浮气躁,酷暑难耐,但是也还是愿大家能在闲暇之余,能在大自然的酷热之中,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