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本馆资讯 > 本馆动态 > MU5735航班上132人全部遇难:我们要替他们守护人间

MU5735航班上132人全部遇难:我们要替他们守护人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7    发布时间:2022/03/28


全部遇难。

这是过去一周内,我们听到的最疼痛、最沉重的4个字。

3月26日晚,经过6天的全力搜救,“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最终确认:

MU5735航班上的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

社交媒体上,从微博、微信、头条、知乎到B站,一片无声哭泣和沉默哀悼。

黑色图片上的白色字体,犹如一幅幅挽联,痛别132位同胞。

手机屏幕上的黄色蜡烛,犹如一团团光束,通往天堂之路。

尽管,早在3月21日下午,惊闻MU5735坠毁的瞬间,我们都知道凶多吉少,但事实和接受之间,隔着心灵需要跨越的千山万水。

悲伤逆流成河。

悲伤之所以逆流成河,是因为无法忘却的人们需要一次次逆时光而行,回到往事里与故人相见相爱,而后才能趟过漫长的时间河流,完成自我的救赎。

 

今天,是MU5735遇难者头七祭。

此刻,最悲痛的无疑是遇难者亲属。

令我们心痛的是,这几天时不时传来遇难者亲属被网暴的新闻。

这是不该发生的苛责与残忍。

身为旁观的幸存者,如果我们无法做更多,最起码可以做到不伤害。

今天,我想和更多朋友分享灾难之下,5条需要牢记的边界底线和心理建设——


01所谓善和爱,首先是被允许。

看新闻时,看到一个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平台上回忆她和遇难者过往的点滴,被网友围攻辱骂:“蹭热度,吃人血馒头,你是在X音上守孝吗?”

这样的指责,倒逼她不得不再次站出来解释:

非常抱歉,逝者已逝,从未想过流量和人血馒头,文化程度也不高,更无意消费谁的善意,因疫情管控无法赶往藤县送亲人最后一程,所以才碎碎念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说几句。

灾难之下,我们本该守望相助。

孰料手足相残的悲剧,一再发生。

如果说,关注事件,表达声音,写下数语,制作视频,就是吃人血馒头,那么保持沉默,装作不知,人人哑巴,悄然无声,就是对的么?

不。

不是这样的。

如果悲伤不被允许,如果灾难不被记录,如果发声遭到控制,那才是最黑暗最恐怖的灾难。

何谓善和爱?

所谓善,就是将心比心,而不是情感绑架。

所谓爱,就是如你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

我们要允许悲伤中央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哀悼,去怀念。

而不是苛责他们,按照我们头脑中完美受害者的样子,去表演。

允许一个人是他自己,他才能在被允许中,走出黑暗,走向明天。

 

02有些时候,短痛不如长痛。

昨天,看到一个心理学家说,空难遇难者家属的心理创伤是长期的。

因为在人类所有灾难中,空难是最惨烈、最无法安放的一种。

很多家属要穷尽一生才能接受亲人离开,直至老去才能慢慢走出来。

一两次的心理救助,往往无济于事,他们需要长期的心理援助。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曾总结过哀悼的5个阶段:

◇否认与隔离——“我不相信,我不接受,你们都骗我。”

◇愤怒——“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怨你们夺走了我最爱的人!”

◇讨价还价——“要是我那天拦住他,要是我们提醒他,要是你们能负责,他就不会走了……”

◇抑郁——“没有他,我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我的世界一片黑暗。”

◇接受——“他走了,我要好好活着,这样他才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心。”

这5个阶段没有特定顺序,有时交错进行,有时反复出现,但无一例外都需要耐心和善意加持下的漫长时光。

人们常说,长痛不如短痛。

所以,面对悲痛的人,人们也惯于安慰:“你快走出来。你快好起来。你快振作起来。”

仿佛,那个无法“快”点好起来的人,就是脆弱的,羞耻的。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所有“快”的背后,都有漫长的后遗症。

那些快速掩埋的伤痛,潜伏于我们肉体和心灵的深层,犹如装进魔瓶里的魔兽,迟早要化身庞然大物,再次向我们讨债。

在生死相依的事情上,我们要允许长痛的存在。

剧痛只有分散到日日夜夜里去消融,悲伤的人才能走过寒冷与伤痛,才能在哀悼的仪式后走向新生。

“给自己时间,给他人时间,给灾难时间。”

这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相信时光的馈赠。


03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但善良不灭。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感同身受,是一个残酷的词汇:

需要把两个不同的人,放到同样的天平上,才能得到一样的情绪和感受。

8年前,消逝的MH370航班上的遇难者家属,和今天坠毁的MU5735航班上的遇难者家属,有着息息相通的感同身受。

但我们没有。

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做更多。

那些奔赴现场救援的人,那些守着网络关注的人,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传递善意的人,那些对遇难者家属给予帮助的人,那些对活着的幸存者施以援手的人,都是极好的人。

善意带来的希望,是这世上永不灭的光。


互联网来到中国近30年,灾难从未远离过这片土地。

和互联网共生的我们这代人,正从感性变得理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荒诞变得真实,从盲目变得从容。

唯一不变的,就是温良和善意。

这是我们民族集体的性格,也是我们血脉流淌的基因。

保持你内心善良的光,总有人会借此走出黑暗。


04不必用遗憾安慰遗憾,去建设今天。

灾难造访之后,会在我们心灵的地图上,引发激烈震荡。

“生死不过刹那间。

意外瞬间就夺走了明天。

真正的告别,来不及说再见。

相比那些逝去的人,活着的我们已经足够幸运。

不要想太多,不必规划什么,一场意外什么都没有了。”

这些体悟和安慰,本质上都没有什么错。

但是,灾难的意义,绝非让我们用遗憾去安慰遗憾,从他人的不幸里得到宽慰,进而停滞不前,躺平卧倒,消极懈怠,醉生梦死。

而是,我们看透世事无常后,依然躬身入局,过得有序。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背负起自己的行囊,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播撒。

就像,战场上的战士明知道前方凶险,硝烟弥漫,还是要勇往直前。

这是使命使然,也是生命深意。

做今天的主人,当生活的建设者,从谈判一个项目,签署一份合同,做好一道难题,写好一篇文章,做好一顿早餐,呵护一个家人,开始。

我们无法预测灾难。

但我们可以掌控今天。

我们无法修改遗憾。

但我们可以减少遗憾。


05对逝者最好的祭奠,是不再犯。

伴随国家确认“132名乘客全部遇难”,空难事件的重心,会一步步转向善后和调查阶段。

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任务是:

安抚家属,达成赔偿,心理援助;

调查事故原因和真相,给受害者家属和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从事实出发去排查安全隐患,重塑人们对民航的信心……

人们对某个行业的信心,并不取决于某个口号,而是取决于结实的行动和真诚的改变。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的最后一页上,这样写道:


“死者的遗嘱不是要复仇,而是永远不再有。”

对逝者最好的祭奠,是不再犯。

对生者最好的安慰,是改变。

这些日子,有句话被广为流传:

“原来,真正的离别,没有桃花潭水,没有长亭古道,只不过在同样撒满阳光的早上,有人留在了昨天。”

这个春天,潭水边开满了桃花,古道边又见长亭,清晨醒来听见草木拔节生长的声音。

我们要替那些已逝的人,好好守护这个人间图片。

-E N D-


扫一扫关注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抖音

共享工程
江北新区管委会
江苏省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联系方式
本馆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新华路178号
电子邮箱:jbxqlib@163.com
邮政编码:211899
咨询电话:025-57059716 阅读推广:025-57059709 采编部:025-57026108
  苏公网安备32011202000688号     Copyright © 1998-2024 江北新区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08401号     总访问量:757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