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学读书会的书友们相聚一起,学习《诗经·小雅》之《巧言》《巷伯》《蓼莪》《北山》,大家读书、交流,溢满书香的时光令人沉醉。
路兴胜老师解读《巧言》。这是一个受到谗言伤害抑郁不得志的官吏为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而导致国家混乱而作的诗歌。此诗虽是从个人遭谗入手,但并未落入狭窄的个人恩怨之争,而是上升到谗言误国、谗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不仅感情充沛,而且带有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这正是此诗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关键之处。“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出自此诗。
押晓媛老师解读《巷伯》。此诗是一首政治抒愤诗,作者被谗言陷害,作诗以发泄满腔的怨愤。此诗把巧言善辩、搬弄是非的谗人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对害人者进行了无情的诅咒,对小人得志、好人受诬的不合理社会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巷伯孟子是现有历史记载中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
田冬梅老师解读《蓼莪》。诗人抒发的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
闫莉老师解读《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这一篇。
此次读书会由朱文琦老师主持,张原老师对每篇作品的解读作了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