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宅家的我们为陨落的英雄点灯,为逝去的生命叹息,又为团结的祖国骄傲,为投身抗“疫”的同胞感动。在疫情攻坚战初步胜利之际,江北新区图书馆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推出了“防疫日记”在线征集活动。
为感谢积极投稿的市民读者,小新新今天将为大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以文创礼物和精编书籍作为回馈,我们都是“疫”家人,愿祖国安好,人心温暖!
获奖名单
获奖奖品
领奖时间
2020年5月16日—5月22日
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
(周一全天、周五下午社科室闭馆,请不要前往)
领奖地点
江北新区图书馆A座一楼社科借阅室
(大厂新华路178号,化建大厦旁)
作品展示
《疫情期间居家的日子》
作者:田兴雷
突如其来的疫情,每天活动的范围限制在家里的几十平方米,除了爱人每天去医院上班出门外,家人的轨迹基本都是大门不出,客厅、厨房、卧室、书房,还有阳台上晒太阳。可以闹铃关了,可以葛优躺了,可以一日一餐了,可以除了睡衣别的衣服都多余了。不过爱人,还是要一周六天的医院上班,带来各种医院、社区的防疫情况。口罩还有多少,菜又涨价了,宝宝的奶粉还要储备,哪个地方又出现确诊,哪个同事也报名去湖北了…这成了每天饭桌上谈论最多的话题。
居家久了,必然怀念上班的日子,想念自由自在的日子,梅花樱花开了落了,春天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窗外的柳絮也飘来了,越来越发现居家的日子难熬起来。吃了睡、睡了吃,再加上带娃,一天两天可以忍受,三天五天已觉乏味。带娃、健身、读书,成为每天的主要事情,任何事情坚持久了,都会有成效的。比如带孩子们,我越来越有心得,换尿不湿更加熟练,树立了在孩子们心中独一无二的NumberOne地位;比如疫情期间我的体重得到控制,而且还减重了,夏天穿衬衫不用担心肚子撑开扣子;比如从元旦到世界读书日前,我读了30本书,超过去年上半年读书的总量,并且公众号更新了文章28篇。
一天的时刻表大致是这样的:七点之前起床,一杯水再加上晨读一个小时,八点准备全家的早餐,主要是摊鸡蛋饼和榨豆浆米糊。在这期间,可以听《学习强国》,把一天来武汉地区、全国还有江苏南京的防疫最新情况,可以做个大致的了解,算是掌握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不论何时起床,孩子苏醒以前是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读书、码字、健身,就看我的安排。九点半左右,孩子们起床,穿衣、洗漱、冲奶粉,然后就是围绕她俩的各种满屋子跑,看着她们爬上爬下,玩各种乐此不疲的游戏。还要不时的分开、安慰争玩具哭闹的大宝、二宝,当然争不过的一个,肯定要趴在我的肩头,喊上几声才行。每天苏醒后半小时、睡前半小时,也是她俩最友爱、最安静的一个小时。疫情期间,抓拍她俩最美好的一个场景,或许就是起床后趴在沙发上一起安静的喝奶、看书的情形。别的大多数时间,就是带孩子阅读、带孩子上网课。带着大宝识字、背诗词、千字文,有时还是佩服儿童的记忆力,听上几遍,就可以记住其中的句子,只不过忘记的也快。二宝,是时刻紧跟着姐姐的身边,姐姐在的地方,他都要去看一看瞧一瞧,姐姐的书,他要有模有样的翻一翻,姐姐学英语,他也跟着姐姐咿呀的学上几句,这或许就是童真的可爱,家有二宝的快乐。
哄孩子睡觉,越来越有心得,哄女儿入睡是轻声的朗诵诗歌就可以了,哄儿子睡觉则需要动感的音乐。记得女儿小的时候,每次哄她入睡,轻唱《子夜四时歌》或者《春江花月夜》,从来都不需要轻唱两遍,女儿就会在我的怀里入睡。自从读了幼儿园,一旦抱女儿在怀里,刚刚拍着后背才开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女儿一句:爸爸我不要睡觉,就挣脱我怀抱,自己玩去了。哄儿子入睡的方法,是无法按照哄女儿的方式复制的。尝试过几次,一遍又一遍的《子夜四时歌》、《春江花月夜》,我都打哈欠了。可儿子,竟然一点困意都没有。小男孩或许,就是需要动感的音乐,自己会跟着音乐扭屁股,也会手舞足蹈的跟着跳。他午睡需要的音乐,竟然是《一起摇摆》还有《小鸡小鸡》。抱在怀里,跟着音乐晃动,顺便拍拍后背,正常情况下,一首歌没唱完,儿子就趴在我肩头睡着了。
再说健身,主要是广播操、深蹲、瑜伽绳、健腹轮,广播操每天十遍左右,深蹲、瑜伽绳、健腹轮,午饭前晚餐后各锻炼一次,每次五组,每组十次。最开始感到累时,就歇息一会,大致半个小时,就可以。当然这是递进的过程,最初比较吃力,慢慢的就坚持下来。我在锻炼的同时,孩子们也会模仿我的动作,也跟着玩健腹轮,有模有样的甚是可爱。家人打趣,我可能还没炼出效果,十几个月大的儿子,说不定就炼出腹肌了。所有的锻炼都会有效果,只是要重在坚持,还有要合理饮食。于是乎,经过居家的日子,体重没有增长,反而减重十斤。虽然现在早已上班,但锻炼的习惯,我还是每天坚持做完,不是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住,就别提有别的作为!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就要坚持下去!
因为疫情,有了更多时间读书;因为疫情,读书多了紧迫感,多了些争分夺秒。我坚持广泛的读书,只有如此才可以知道,哪些书是适合自己的,只有先泛读,才可能去专一个方向。一本书,不读永远不会有收获,只有读过了,才知道是否属于自己的菜,读过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收获。哪怕是只言片语,我认为也是值得。正如我读过的《瓦尔登湖》,文章中许多文字都深深打动着我,如:只有在我们醒着时,天才是真正的破晓。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读到这里,我相信清晨的美好,不再坚信夜的静谧是最佳读书时刻,我尝试在早晨第一缕阳光出现前,在第一声大自然的声音到来时起床,去潜心阅读那些一直未曾读过的书。加快读书速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断的更新藏书,不断的去图书馆,遇见更多未知的精彩文字,不断的为书中文字打动,满足对书中内容的渴求。
到今天为止所读书中,印象深刻的有《北平无战事》、《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每日读诗》、《活着》、《瓦尔登湖》、《买书记历》、《汤姆索亚历险记》、《李敖大传》、《历史的镜子》、《败在海上》、《漫画世说新语》、《初恋》、《玄武名人史话》、《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最后的演讲》、《安娜卡列尼娜》、《夜莺与玫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茶花女》、《耻》、《三国演义》等。以前是半年或者一年,才进行读书的总结,这样有更多时间读书,但也有个不好的方面,那就是人的记忆力有限。等到年底准备写总结时,有的读书记录却找不到,或者内容已经大半忘却。于是我尽量加快读书速度的同时,整理每本书读后的收获。遇见喜欢的文字,用手机即刻拍照记录,一本书建一个文件夹,每一本书的文件夹包括图片和总结。在写读书总结时,结合读后所想所感,不时的引用书中文字。发布在个人的公众号,与朋友交流读书心得,也算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不止一位朋友问我,说近期公众号更新的很频繁。确实,因为时间多了,对文字的热情度增加了。公众号更新的文章,大多数的是读书笔记与朋友的友情故事,还有就是关于青春记忆的点滴往事。可能写来写去,引用书中精彩的文字,也没有什么花的点评,不断的写读书总结,无法下笔千言,字字珠玑,但至少可以锻炼拿捏文字的熟练程度,不是吗?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慢下脚步,明白健康的可贵。多了时间思考,多了时间陪伴家人,也多了时间去读书、锻炼身体。用六个字总结我疫情期间居家的日子就是:读书、健身、带娃。病毒无情人间有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终于可以在户外自由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份安逸,要感谢这么一群人,她们是最可爱的人,她们是全民偶像,她们是国之楷模,她们是如白衣战士们一样砥砺前行的逆行者。
《沿江街道战疫赋》
作者: 贺连顺
己亥岁终,腊月天寒。厄凶来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无国界,世界各邦临大考。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总书记情怀之所系,果敢抉择,精准部署,党中央领导之坚强。遣专家组,派医疗队,为民谋福,危难之中初心显;大国担当,天使遥降地球村,非常时刻,彰显体制之优势;危机当前,展示四个自信之安然。
黄鹤高洁,负封城之困厄;苍龙腾起,奋全力抗疫顽。一城有疫,全国举力救武汉;八方无畏,省市对口援楚天。侠骨仁心,耄耋院士庇佑中华归众望;群英荟萃,翩翩白衣生死线上写韶华。万众一心,捐款捐物共努力。争分争秒,雷神火神抢时间!
季春既望,阴霾驱散。东湖鹤汀,映勾践之青霜;汉江凫渚,奏编钟之天籁。奚又风清月明,再现白云蓝天?中央清醒判断,英明领导;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医者仁心,优秀传统延华夏;岐黄之术,阴阳理论祛病邪。
浦口故里,江北新区。东依扬子,西袂淮皖。襟长江而连京沪,衔内陆而接东海。沿江街道,基层一线。闻疫情,辞亲友上岗党员率先。舍节假,继日夜奉献社工青年。挺直腰杆,撑党群之桥梁;撸卷衣袖,筑疫情之防线。
勤读书,多宣传。登陆学习强国,增防疫知识;开卷《摘编》、《纲要》,记使命担当。唱响主旋律,微信群色红网新;弘扬正能量,朋友圈气正风清。
严“三防”,遵“四早”。离舟楫健康摸排,进小区体温检测。捐款赠物,人人争先;网格管理,包干包片。勤探视,孤寡独居之白叟;多关怀,监护缺失之黄童。快递配送,党员先锋服务队,消毒保洁,复工复产“宁归来”。
嗟乎!告慰逝者,国内战疫近胜利,纵观寰宇,疫情蔓延忧心怀。
感吾中华,崇高伟大!生为华人,幸甚至哉!
《以读攻“毒”,共渡难关》
作者:梅好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情的闯入了武汉,于是隔离替代了聚首,紧迫将欢笑驱散。根据习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和全国人民一起集体在家“坐月子”。
在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作为一个朗诵爱好者,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阅读以及朗读了。我们金陵好时光朗诵艺术团秉承“春节前后,尽量减少集体的群体的线下活动,多待在家中,多学习多阅读朗读,多举办一些线上朗读朗诵活动”的宗旨,于2月1日和2月2日晚组织了“心系疫情,声援武汉,胜利中国”的线上朗诵会活动,用我们的声音“以读攻毒”,讴歌广大医务工作者、军人和志愿者们不顾生死,勇敢逆行的大无畏精神。
我和我的诵友决定合诵一篇曾晗的作品《相信武汉》。我们倆一起在线上熟悉作品,分析作品,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运用想象,大胆设计,划分语节,确定各自在作品里的台词,分别在家自己反复多次练习,包括吐字归音、气息、重音、停连、断句等等方方面面都要用心把控,揣摩,真正做到诵读时拿捏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虚实结合,让情感从心底里真情流露,声情并茂,扣人心弦。接着,我俩再精心遴选背景音乐,以渲染朗诵气氛、深化表达意境,让作品更富有层次,具有艺术感染力。最后把各自的声音在线上合成音频,发给主办方,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们也以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方式,驰援武汉,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不久,扬子石化公司为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展现扬子人不畏艰险、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征集战“疫”作品,我和诵友们又再次在线上集结,继续朗诵应时应景的《相信武汉》,“有着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武汉人,挽起手来,把经历当成磨炼。用九头鸟的积极乐观,睥睨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次我俩拍成了生动活泼的视频,参加了扬子石化老同志战“疫”作品集锦,在线上分享,受到大家欢迎。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积极主动防控疫情,终将打赢并且已经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草会又绿,天会放晴,所有的风,吹散一整个冬季的阴霾。我相信,雪消融后就是春天!
《我的防疫日记》
作者:顾晨琛
2020年1月22日
这几天天气很好,带我堂弟去市图书馆看书,监督他写作业。几个月来第一次见他,我有些吃惊。本来一向腼腆的他变得有些痞,才高中就和我说他与同学去夜店如何如何,我有些不高兴,不过也未多指责他,只希望他在这样大家都认真学习工作的氛围下,玩起手机能稍微心怀愧疚一点。
未成年人的生活条件太好并不是好事。
2020年1月24日
图书馆计划不得不暂停下来,前几天几条热搜让我有点担忧,又担心是造谣,只能默默与同学们私下讨论。而今天终于有了确切的消息,总算打消了我的疑虑,也正视起这次疫情起来。
疫情初期,也没有什么可美化的,确实是一派兵荒马乱,人人自危,谣言四起。我接连几天天天点开微博,就是为了能够持续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各类群聊宛如大街小巷开始了窃窃私语,各个版本的,各个时间段的疫情追踪地图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仿佛之前一直一片湛蓝的天空突然撕裂了一道口子。从24日到26日,我身边的一代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紧张中我从淘宝下单了一盒口罩。
2020年1月26日
口罩还未到货,我有些紧张,希望能在小区附近的药店买到一些现成的口罩,如果可以再给家里的酒精补两瓶的备用装。一大早我就起了床,路上的人不多,药店倒是有一群人在讨论疫情的事情,我不敢上前,等到人散了去问药师,才知道口罩刚刚好卖完了,我无奈买了两瓶95度的酒精和几双医用手套。隔壁的百货超市的正规口罩也卖光,最后只能收了几副棉口罩回家。
这两天我将家里的清洁剂瓶子洗干净装上了酒精,给家中里外消毒了一下,给这栋楼的楼道也喷洒了一些酒精,楼道里常年使用的触摸开关上有黑色的污渍,我用酒精擦了好些遍,从一楼到六楼。做完这些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刚巧我爸爸前几个月屯了一些口罩,口罩的问题也解决了,接下来的假期,希望爸妈也能安静待在家里。可惜总有些不如意,我爸喜欢锻炼,无论我怎么说,甚至吵架,也只能让他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锻炼,好在我爸也不喜欢热闹。
2020年2月
在家隔离的日子过起来真的好快,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只感觉头发一天天长了起来。
似乎听我爸说小区进出有些困难了,我在心里偷笑。
初二前一天的时候听说我阿姨要带我堂弟来我家做客,赶忙联系了堂弟,让他说服他妈妈停下这个念头,而我试着用那个河南村长的广播威胁我爸,不停止串亲戚就把这个转发到朋友圈里,效果显著。
月底的网课也渐渐开始步入正轨,大家都是有手机、有WiFi、有电脑的,即使这样,学校老师、班长会在各个地方问很多遍大家上网课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学校甚至给我们打了一笔网费。网课的方式很新奇,偶尔有同学忘记关话筒都能算得上小事故。疫情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之后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江苏省的情况非常乐观,外面的天气也越来越好了起来。妈妈在隔壁房间催我去晒被子催了好多次,终于要爆发了,我用蓝牙耳机挂着网课去了阳台,隔着窗户看着明媚的阳光和过了寒冬已经不再凛冽的微风,我想,前线上是否有那么一批还套着厚厚防护服的人依旧在忙忙碌碌着,微风也从他们的耳畔拂过,他们却只能感受到汗水?或许当初的消息出来得更早一点,他们现在也会更轻松一些?
2020年3月
时隔这么久我终于出了几次门,一次是蓝牙鼠标没电了,我去买电池,顺便剪剪头发,镜子里的自己披着一头又乱又卷的头发,我随便收拾一下就出门了。以前经常走的小区口被封了两个,只能绕原路,去小区马路对面的超市的时候又被拦住了一次,真是层层艰险,原来那边的入口设立了监控自动测温的摄像头,而我毫不知情就从旁边路过了,保安大哥严肃地和我说明了情况,我觉得自己傻傻的像个与世隔绝的老太太。进超市门口又被测温枪测了一下温度,终于买到了电池。
很久没去小区那边的理发店,店里有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在写作业,脸蛋肉乎乎的,看得出来虽然这个理发师虽然洗头手法粗暴很有直男个性,但是对小姑娘轻声细语,还是很疼爱这个女儿的。对了,理发店测温还是小姑娘给我测的,测温枪对她的手掌来说有些大,认真严肃的小大人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要是想轻易地过小姑娘这一关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看起来彪悍的亲爹就在她身后,靠着一块“不带口罩不测温度不许入内”的牌子虎视眈眈。
还有一次是去拿快递,那时候已经快3月底了,菜鸟驿站就在小区内,那时已经晚了,门口昏黄的灯光下人们个个都戴着口罩排着队,等快递小哥取件。
2020年4月
听说江苏维持了28天没有新增,却被几个输入病例打破了局面,很是可惜。大家也都在到处询问开学的具体时间,我依然保持着我的宅,只是拿快递的次数变多了,最近给自己买了漂亮的春装,拿快递的路上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好笑的是路上看到大爷大妈们带着口罩隔着很远互相问候。
阴霾渐渐散去,春天已经来临,有的人却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个春天了。
换来了许多人能渐渐走出房间,带着口罩散步在阳光下,而终于有一天连口罩也会摘下。
《叶氏最高尚宫娘娘》
作者:叶顺花
N多年前,电视剧《大长今》如火如荼、风靡全国,每当歌声:呼啦啦,呼啦啦,传入耳朵,励志做一个像长今一样的最高尚宫娘娘梦想,又在我脑海里天马行空的飞旋。无奈,孩子小,工作忙,一直未曾实现。多年过去,这好像成了一种奢望。
中国有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期间,武汉的白衣天使们在奋战,我们更不能给国家添乱。此时,正是我实现梦想的最佳时机。因为,不出门,不上街,就是为国做贡献呀,哈哈!此时应该到了一位大厨横空出世的时候了。
烹制佳肴就好比进入人才市场,新鲜、优质的食材是做好美味佳肴关键的第一步。要想把菜做好,孔子的《中庸》首先要融汇贯通,那就是一个度,一定要掌握好。比如做白斩鸡,首先是要选择一只二斤多重的三黄鸡,制作时间多一分和少一分,出来的口感和嫩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把鸡买回来,清洗过后,把整只鸡放入开水里,拎着鸡腿,用勺子加入热水多次反复浇在鸡子全身。这样鸡子受热才会均匀,再把汆鸡子的水倒掉,再加入各种作料和水。大火烧开后中火20分钟慢炖,等冷却后把鸡子切小块整齐装入盘中。然后再加入美极鲜酱油,大蒜头碎,香菜,剁椒。然后用锅烧花椒油。最后淋在鸡子上面,美味即成,可口软糯的白斩鸡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要想菜可口,就要像对待美国政客一样:把握分寸,不温不火,选择最佳时期。用心去精心烹饪的制作,就像是做铁板烧,先后顺序,要拿捏得当,制作出来热气腾腾的铁板烧才能唇齿留香。
做菜和做人一样。细节很重要。一勺盐,一勺糖,你如果取舍得当,清香四溢,反之淡而无味。生活要浪漫且有趣,做菜一定要有热情。做盐水鸭要用花椒和炒过的盐不厌其烦的搓,耐心很重要;要做好胡萝卜南瓜小馒头,步骤很重要;清蒸鲈鱼7分钟,时间很重要;油炸南瓜饼,一定要小火慢炸,耐心很重要。
从一顿饭菜也能折射出人生的态度。会享用美食的人也一定会享受生活的,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我们中国人的交往,几乎都是从一顿饭开始,饭局文化由来已久,按佛语:这就是善缘。民以食为天,每天忙碌回来,快速做菜烧饭,那是为了生存填饱肚子,而我现在做的菜:色香味美齐全,在我们叶家大院,简直算得上“舌尖上的中国”了,看家人吃的开心,我也暖心,我现在是叶家大院公认的名副其实最高尚宫娘娘。
《如何戴口罩》
作者:李青馨
《拒食野味,抗击病毒》
作者:冯碧云
《<茶馆>——我的防”疫”读书笔记》
作者:徐博雅